公孙鞅面对着魏罃此刻问出的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沉思之后,脸上却是浮现出了一抹坚定的神情。
“启禀君上,臣自抵达栎阳担任县令一职已有数月,对于栎阳的风土人情也有了几分了解。”
“臣以为相较于刚刚历经战乱的河西,秦东黎庶的生活都更加困苦,更不用说是地处中原富庶之地的魏国其余地方了。”
“那么栎阳乃至秦东黎庶的生活为何会如此困苦呢?”
轻声抛出了这个问题,并没有等身旁的魏罃给出答案,公孙鞅却是自顾自地继续诉说了起来。
“臣以为,一是因为秦国国内朝局动荡。”
自秦厉共公之时起,日益权重的庶长们使得秦国朝局逐渐向着越发混乱的情势恶化。
秦厉共公之子怀公被庶长逼迫着自尽、当今秦公流落魏国三十余年,这两件事情就是秦国朝局动荡、君权不稳的明证。
朝局的动荡使得原本还算强盛的秦国国力受到了极大地削弱,也让东方日益崛起的魏国从中看到了开疆拓土的机会。
公元前413年,魏军趁着秦简公回国继位、秦国局势不稳,发动大军自风陵渡口一直攻打到了位于秦国腹地的郑城。
公元前412年,趁着南线的魏军将秦国注意吸引过去的机会,魏国再次派遣太子魏击率领大军攻克了繁庞之地。
公元前409年以及其后的公元前408年,魏国以吴起为对秦主将率领大军一路攻城拔地,连续攻克了临晋、元里、洛阴、合阳等河西城邑。
至此,趁着秦国朝局混乱、国力衰败之际,魏国尽取河西之地七百余里疆土,国势更是几乎达到了最为危急的局面。
国内的混乱朝局,再加上对外的连年失利,这直接导致了秦国黎庶生存条件的剧烈恶化。
前文之中我们提到秦简公在位之时曾经下令实行“初租禾”,这项制度既是为了更好地凝聚秦国的实力,同样也是为了收揽秦国的人心。
只是从之后这项制度在秦国地方实行的情况,以及秦国黎庶依旧困苦的现实来看,秦简公的目的显然是没有达到。
魏罃在听完了公孙鞅说出的这第一個原因,心中思绪之间默默地点了点头。
一个国家若是强大了,生活在它治下的民众才能生活得富足;
可若是一个国家内部陷入动荡、外部强敌环伺,那么等待这个国家黎庶的便是一场无比痛苦的浩劫。
自古以来,一次次的国势兴衰已然证明了这一切。
对比着过去种种不由生出了几分感慨,魏罃脸上带着几分探究再次看向了公孙鞅。
“秦东之地的困苦可还有其他的原因?”
“有。”
公孙鞅立刻出声应答道:“如果说第一个造成秦国黎庶长久以来的根本原因的话,那么第二个便是造成如今秦东现状的直接原因。”
“乃是此番魏秦之间爆发的河西大战。”
两双眼睛直直地相对而逝,两张嘴中流露出了相同的话语,这一刻魏罃与公孙鞅的想法达成了完全的默契。
当听到耳畔缓缓落下的那道声音,看着面前的公孙鞅,魏罃心中却是生出了几分欣慰。
其实若是没有五年之前魏罃的重活一世,秦国将会在当今秦公嬴师隰的引领之下逐渐走出自秦厉共公起的数十年困境。
二十一年前,那个流落在外三十余年的秦国太子嬴师隰回返泾阳,登上了原本属于他的秦公之位。
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实力低落到谷底的秦国逆势上扬,逐渐从内部的混乱之中脱离了出来。
二十年的励精图治,伴随着废除人殉、设立县制、编制户籍等一系列法令的实施,秦国国力在秦公嬴师隰的治理之下得到了极大地恢复。
如果历史进程按照前世那样没有改变的话,秦国在秦公嬴师隰的带领之下还会赢得数场对魏国的河西收复战。
而在前世公元前362年的少梁之战后,秦公嬴师隰或者说是秦献公会在胜利之后薨逝。
并且他会将一个重新崛起的秦国和未能彻底收复河西的遗憾,交到自己的儿子嬴渠梁的手中。
只是这一世因为魏罃这只重生的蝴蝶扇动的翅膀,改变了他治下魏国的命运,同时也将秦国崛起的进程彻底打断了。
魏秦河西再战,伴随着大败并且丢失了秦东之地数百里的土地,秦国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如同前世一般崛起并且横扫天下的可能。
这对于励精图治了二十年的秦公嬴师隰来说是噩耗,对于生活在秦东之地上的黎庶而言更是痛苦。
到如今虽然战争的脚步已然逐渐远去,但是原本生活开始逐渐有些起色的秦东黎庶,却是一夜之间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
生活在困苦与死亡的边缘,这就是魏国治下秦东之地的黎庶如今的状态。
公孙鞅默默地站在一旁,直到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