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这次回京因为无法向皇帝交出镇南王府的金银财宝,将黑锅甩给李稷,可李稷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太子殿下斩杀了传闻富可敌国的镇南王,却一个铜板都没向皇帝上交,这如何能让皇帝和满朝的文武百官信服?
因为太子殿下一口咬定是李稷派人搞鬼,李稷就让自己手下的人一直在朝堂上弹劾太子殿下。李稷的人说太子殿下自己办事不力,还甩祸给兄弟,这是没有担当的表现。还有李稷的拥护者
太子殿下因此不但被皇帝臭骂了一顿,还被百官弹劾加质疑,差点连太子之位都要保不住。同时,李稷也被太子拖下水,同样是一个铜板都没捞着,却顶了个大黑锅。这兄弟相争,有人怀疑太子殿下吞下了那些财产,自然也有人怀疑是李稷半路截获了。
反正这一次兄弟俩互咬,那是谁也不服谁,都想咬死对方,还各自都感觉相当委曲,因为他们真的一个铜板也没捞着啊。
大魏皇帝的御书房里。
皇帝手里拿着一份弹劾太子殿下的奏折,气得丢掉,又拿了一本弹劾二殿下李稷的奏折,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干脆放下奏折,问自己身边的太监赵福道:“赵福,你说,太子殿下这次南下,是真的连一个铜板都搜不出来吗?朕一直知道,镇南王富可敌国。文武百官也已经知道,镇南王私挖矿山,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有帐本为证。”
如若不是镇南王富可敌国,皇帝又何必要灭他一个远在南方的外姓王?让他好好地镇守南方不好吗?就连赵福都知道皇帝灭镇南王的原因就是因为镇南王太富有了!镇南王私自开挖矿山的消息早就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更何况镇南王还胆大包天私造武器。皇帝不灭他,灭谁?
知道是知道,但赵福只是一个太监,他弯着腰,小心翼翼说道:“这……老奴可不敢随便说。老奴没有千里眼,哪知道远在千里之外镇南王的事情?这朝庭里的事情,谁能比皇上清楚?”
皇帝一边又拿一本奏折翻开,一边说道:“别跟朕打马虎眼儿,朕恕你无罪,你就说说自己的看法。太子殿下这是不是太狠,太贪了?就算要贪,也不能全贪,贪得一个铜板也不剩下给朕带回来?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在质疑他,朕不要脸面的吗?”
赵福知道皇帝是真的生气了,他唯唯诺诺道:“所以,老奴才不明白,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如果太子殿下和二殿下都没拿到镇南王府上的泼天财富,那谁拿走了呢?镇南王已死,难道那些东西都被天收了吗?它总得有个去处啊。”
皇帝:“赵福,太子说,这是被老二李稷劫走了,你相信吗?老二李稷又凭什么能从太子手下劫走所有的金银珠宝?老二哪来那么多的人手?”
赵公公:“皇上,老奴愚笨,实在是脑子不好使。太子殿下和二殿下都是聪明人,他们要是斗起法来,除了皇上之外,谁能看得明白?老奴要是有那个脑袋能识穿太子殿下和二殿下,又怎么会只是个奴才呢。不过,皇上是火眼金睛,一定心中有数。”
赵福很会拍马屁,但皇帝这回还真没弄明白,心中也没个数:“你就只知道拍马屁!脑子跟屁股差不多,朕也不指望你能说出个道理来。只是,太子殿下这次太让朕失望了!都说镇南王富可敌国,金银珠宝堆积如山。现在他也没举兵造反就死了,太子殿下怎么就连个铜板都搜不出来?若真是被老二劫去,老二又能把东西往哪里放?老二据理力争,也说得头头是道。老二那样子,朕还真信了他是被冤枉了。”
赵公公这下子有些没忍住,说了自己的看法:“二殿下要是被冤了,那就是太子殿下全吞了吗?可是,依奴才看,太子殿下那么精明的一个人,他要真拿到手了,那么多的金银财宝,他也没理由全吞呐。这泼天的财富,任是谁拿到了手,精明的都只会吞个三分,再贪,也得留三分吧?”
皇帝也觉得赵公公没说错,说得有理:“所以呢?还有
赵公公:“皇上,会不会是海盗和山贼?”
皇帝正沉吟间,一个太监来禀报,说四皇子李曜求见。
皇帝一听四儿子李曜求见,心情一下子变得非常激动:“快,快宣他进来!”
皇帝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之前有人来禀报过,说四皇子殿下李曜可能已经身亡于海上。就连太子殿下李雍回来时,也言之凿凿,说自己的手下亲眼看到李曜当时落入水中而无法救援。之后下落不明,生死不明。虽说是生死不明,但那意思其实就是说人没了。
原本这个儿子打小就身体不好,又连番中毒,都被御医和大夫断定,命不久长了。所以,皇帝虽然还是派人继续寻找李曜,说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但皇帝心中也早就以为,定是凶多吉少,这个儿子是没了。
所以,此刻听到四皇子李曜求见,皇帝才会这么激动。在几个皇子当中,小时侯最令皇帝注目的儿子其实就是李曜。皇帝曾想过要立李曜为太子。可惜,后来李曜中了寒毒,一直病恹恹的,皇帝对他就只关心身体,再也没有了立为太子的心思。
这些年来,几个儿子为了储位明争暗斗,哪里逃得过皇帝的眼睛?也就只有李曜这个儿子一直没有参与储位的明争暗斗,一直最为孝顺他,和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