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渐晚。
大朵的晚霞在夕阳下变得无比绚丽,头顶的霞光笼罩在整个书院,草堂顶上干枯的稻草也隐隐散发出光晕来,看着倒有些遗世独立起来。
青莲先生望着远处的天光,心中一口气狠狠地提着,虽已经讲得精疲力尽,却依旧不肯显出疲惫之色。
他幽幽吐出最后一个字,这才将目光投向在场仅剩的朱正。
苍老的面上忽然有些凝重,目光也变得无比虔诚起来。
“先生讲累了?”朱正见他不再开口,莞尔一笑。
“陛下赎罪!”
青莲先生却猛地站了起来,一撩袍子,扑通一声便朝着朱正狠狠跪了下去!
“这几十年来,老朽偏安一隅,躲在这天下书院不愿踏足尘世,为的就是等我大明,能有像陛下的明君!”
“臣十八岁便入了金銮殿,二十四岁便官至翰林院掌读,原想一展宏图,为大明天下谋福祉,为大明百姓谋福利,却不曾想,此番抱负,却无处施展。”
他神情悲壮,一双浑浊老辣的眼眸,此时已是一片通红。
“老朽不甘,便在此当个教书先生,想将老朽一辈子的心血传播出去,培养出更多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旧的人才!”
“今日在陛
下面前,老朽斗胆,讲了一堂违逆圣人、妄自尊大的课,老朽罪该万死!但老朽已是天命之年,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若能换得圣君听闻此言,老朽,死亦瞑目!”
说罢,他朝地上猛一叩首,发出一身闷顿的响声。
额头贴着地面,沟壑纵横的老脸上,两行灼泪无声地滴在青石板上,在朱正看不到的地方,肆意侵蚀着地面。
朱正俯身看着他。
那单薄的脊背微微发抖,花白的头发凌乱着,在微风中肆意张扬,仿佛对这天道的不公和命运的坎坷,丝毫不愿妥协。
朱正深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了看朗朗青天。
天边的晚霞中,忽然掠过一排大雁,矫健的身姿在九霄云忠不断冲刺、翻滚。
有虎视眈眈的雄鹰趁机捕捉一只弱小的雁崽,一声唳啸,准备离开,大快朵颐一番。
却不成想,那看似柔弱的大雁,却一个个不怕死似的,前仆后继地朝雄鹰冲去,发动要命的攻击,一个接一个,撞得老鹰根本无暇反应。
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身轻柔软、无半点爪牙的大雁,能在巨鹰的利爪下抢回自己的同伴!
那老鹰不甘地长啸一声,转身便消失在雁群中。
大雁得已安
全,一个也不曾掉队,继续南飞……
朱正不动声色看完这出大戏,忽然长叹一声,伸手拍了拍青莲先生的肩膀。
青莲先生不解的抬起头来,却见朱正一脸威严,目光意味不明地盯着自己,不急不缓开口道:“知行合一。”
说罢,他直起腰杆,负手转身,缓缓向外踱步而去。
“知行合一……”
青莲先生喃喃重复。
“知行合一?”
他眸光倏地变得无比幽深起来。
跪在地上,整个人沉浸在这四个字里,连站起来都忘记了。
不知过了多久。
鸟雀都开始不怕人的落在他的肩膀上,在发须间捉迷藏。
青莲先生才猛然醒悟过来,顿时惊呼一声:“知行合一!”
他整个人瘫坐在地,浑身冰凉、冷汗涔涔,像是从水池中捞起来的似的。
“陛下!圣明!”
忽地,他挪动身体,艰难地朝着朱正离开的方向,俯身下拜,迟迟不肯起身……
……
朱正离开书院,街上的行人已经三两散去。
京都上空已经是炊烟袅袅,家家户户起了灶火,看着便令人心生暖意。
但朱正的心里,此时却是惊涛骇浪!
青莲先生今日所讲,概括下来,无非四个字——格物致知!
此词最早出自于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大学》,看着简单,但作为知识论、修养功夫论的统一,“格物致知”历来便是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
青莲先生可能自己都还不清楚这四个字的重大意义。
可朱正却是再清楚不过!
这既是后世阳明心学的萌芽之源!
程献章、湛若水、王阳明,哪一个心学大家拎出来不是几乎改变了华夏文学历史的大佬?
这种学说,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这心学不是唯心之学,也不仅仅是心理之学!
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既强调道法自然,又主张天人合一,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一系列哲学思想之集大成!
通过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内圣与外王的统一。
即便是站在二十一世纪新的历史方位上,传承发扬心学,都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甚至被学术界评价为华夏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