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锄倭队之刺客同盟> 第26章 奉天“南天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奉天“南天王”(1 / 3)

话说此时冯德麟的兵马日益壮大,从其起家时仅有的二十几人,迅猛发展至二三百人之多。冯德麟此人善于思考和总结,他常常将自己的柳子与当时奉天地区规模最大、声名最盛的达河寨进行对比,试图从达河寨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以便让自己的实力能够更上一层楼。

这里,我要更为详尽地为您介绍一下冯德麟。但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的介绍仅限于当时的他。至于后来他如何一步步崛起,成为称霸奉天的一方诸侯,这些精彩篇章将会随着本书后续时间线的推进再为您徐徐展开。

冯德麟,原名冯玉麟,字麟阁,乃奉天海城人士,出生于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 1867 年。他比我父亲年长 5 岁,比三胖子大概大了七八岁。前文曾经提及,三胖子乃是丁连山晚年所得之子,所以如同其他老年得子的家庭一样,三胖子备受父亲的宠爱。而关于三胖子父子的具体年龄,三胖子未曾与我详细谈及。只是据我推测,三胖子比我父亲小了大概两三岁。通过民间流传的种种说法以及丁连山的过往经历,大致可以推断出丁连山大约出生于 1840 年,丁连山或许在 35 岁左右才有了三胖子。做出这样猜测的依据在于,丁连山在淮军当兵时,年纪应该不大。毕竟他是同治朝初年的武举,而清军在安徽剿灭捻子,收复被捻军占据的巢湖等地的时间约在 1867 年。根据民间的传言以及后来三胖子对我讲述的有关他父亲的往事,当丁连山因收复巢湖而获朝廷赏赐六品顶戴之时,年龄尚不足 30 岁。基于这些信息进行推测,丁连山应该出生在 1840 年左右。而且,三胖子自己也曾言他出生于山寨。由此推测,丁连山大概在 28 岁左右于安徽被革除公职,一年之后回到下达河,并在此地建立了达河寨。

与三胖子父子的相关信息相对模糊不同,由于后期成功洗白并成为一方诸侯的冯德麟,其个人信息则要准确明晰得多。据说,冯德麟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虽然他曾在私塾读过一段时间的书,但读书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走科举入仕的道路,而仅仅是为了接受基本的文化教育。然而,在那个时代,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孩子实属凤毛麟角。冯德麟虽说在私塾学习的时间不算长,但起码能够认字读书,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当时还叫做冯玉麟的他,在 16 岁那年,成功在海城县政府谋取到了一份差役的工作。虽说这份工作的收入算不上丰厚,但毕竟是一份稳定的“铁饭碗”。而且,尽管只是一名普通的衙役,却也拥有一定的权力,自然也就能够获取不少灰色收入。这使得冯德麟在那个大多数百姓还在为第二天的生计发愁、为能否填饱肚子而忧心忡忡的时代,得以脱颖而出,成功迈入了能够赚取真金白银的中产阶级行列。

据说,冯德麟自幼便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孩子。当时的奉天地区,匪患猖獗到了令人咋舌的程度。而土匪这一职业,在当时的环境下,堪称一本万利。再加上政府治安能力的有限,使得从事这一职业的危险性大幅降低。于是,各个村镇中的那些自认为有些能耐的江湖大哥,纷纷投身于土匪行当。当时的土匪,大致可以分为职业和非职业两种类型。那些被称为柳子和散炮的,便是职业土匪。他们以打家劫舍作为生存之道,一旦其土匪的身份暴露,就意味着他们不得不与正常的生活告别,从此过上藏头遮尾、东躲西藏的日子。而另一类,则被称为业余土匪。这类人通常是乡里的头面人物或者横行霸道的恶霸。他们平日里有着各自的营生手段,然而,由于当时奉天地区匪情的极度严重,无论是社会上的大哥大,还是村里的恶霸,或多或少都与土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当职业土匪盯上某户财主准备动手时,这些业余土匪往往会提供协助,甚至通过与土匪的关系获取情报,亲自带队前往异乡实施打劫。这类人大多是当地声名显赫的江湖大哥,他们的社交圈子错综复杂,黑白两道通吃。他们虽然干着土匪的勾当,却凭借着自身的恶势力,依旧能够大摇大摆地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每天沉浸在花天酒地之中。由于他们通常不会对自己所在的乡里下手,所以他们土匪的身份往往并未公开。即便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尽人皆知,但出于事不关己以及惧怕惹祸上身的心理,大家对于他们的不法行为也只能选择缄口不言。而对于官府而言,由于这些人收入颇丰,又与官府中的当差人员有着或多或少的交情。在金钱的特殊作用下,只要他们不在作案时被当场抓获,政府往往也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这类业余土匪相比于职业土匪,可要厉害得多。

要明白,虽说职业土匪看似收入颇丰,然而一旦身份暴露,每个土匪基本上都会在官府那里挂上“通缉令”。而且,这伙人大多身负累累血债,几乎人人都背负着人命案子。即便他们手中握有大量的赃款,可一旦身份败露,即便曾经打点过某些官府差役,一旦落入法网,也必定是万劫不复的结局。所以,这类职业土匪平日里大多只能龟缩在山寨之中,偶尔下山前往城里寻欢作乐,也必须格外小心谨慎。他们通常都会有固定且值得信赖的娱乐场所,而那些场所的工作人员知晓他们的身份,在他们光顾时会提供一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