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掩护。但正因为知晓其身份,所以向他们收取的费用往往极高,通常是普通客人的好几倍。尽管土匪们明知自己被敲诈勒索,但为了自身的安全,也只能无奈接受。比如说,三胖子在辽阳城怀王府胡同经常光顾的那家窑子。那里的老板和老鸨都清楚三胖子的土匪身份,而晨儿却被蒙在鼓里。并且,每次三胖子等人前去,老板都会为其提供掩护,因此,对三胖子的收费特别高昂,一晚甚至能高达 800 两银子。要知道,800 两银子在当时,足以在辽阳府的任意地点购置超过 100 亩的土地。所以说,职业土匪表面上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毫无自由可言,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有钱却无处花销的尴尬境地。但这些业余土匪的情况则截然不同,他们能够像普通百姓一样,自由地出入大街小巷。商家不但不敢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甚至还得主动向他们缴纳保护费。这类人便是所谓的江湖大哥、黑社会,其地位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土匪。
那么,为什么我要如此着重地强调这类人呢?原来,冯德麟凭借着自身出色的胆识和卓越的社交能力,在尚未进入体制之前,年纪尚轻的他便已经在老家附近的江湖中声名鹊起,参与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械斗。但值得一提的是,冯德麟几乎从未因为个人的利益与人发生冲突。在青春期的时候,他和其他同龄的少年一样,充满了热血和斗志,热衷于打架斗殴。但他似乎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出手。仅仅凭借着他的威名,在海城当地,几乎没有人胆敢与冯德麟发生正面冲突。冯德麟参与的大大小小百余次争斗,几乎都是源于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以及他见不得老实人受到欺负。比如说,在他 12 岁的那一年,冯德麟得知村里有一个叫做“王凯”的地痞恶霸,采用恐吓的手段,长期对村里的几个年轻人进行勒索,甚至连几个铜板都不放过。其中,长期遭受王凯勒索的一个年轻人,正是冯德麟在私塾的同学。当冯德麟了解到王凯的种种恶行之后,在某一天的傍晚,他手持镐头,连续对王凯的右腿进行攻击。在王凯不断的求饶声和因剧痛而发出的尖叫声中,王凯的右腿最终骨折,从此成为了残疾人。自那以后,王凯便失去了在乡里为非作歹的能力。而当时年仅 12 岁的冯德麟,也因为这件事情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声名远扬。但他所获得的并非是恶名,而是人人称赞的美名。从那以后,年纪尚小的冯德麟便成为了海城地区声名显赫的社会大哥。然而,这位社会大哥与其他那些依靠暴力手段敛财的大哥截然不同。此时的冯德麟,因为其胆大无畏、出手狠辣、重情重义、遵守规矩以及不欺凌弱小等优秀品质,成为了海城地区黑白两道都尊敬有加的江湖人物。冯德麟还特别擅长与人交往,无论是黑白两道的人士,还是三教九流的人物,只要符合他结交朋友的标准,他都会与之交往,不论对方的品行是好是坏。在这个时候,冯德麟常常把自己说的一句“名言”挂在嘴边:“这个世界只有坏的事,和做坏事的人,就没有坏人。”在那个时候,冯德麟就能有如此深刻的认知,实在是令人钦佩不已。所以,在冯德麟正式当差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位在江湖上颇具威望的大哥。虽然他也会凭借自己的名声为一些商家提供保护,并收取少量的所谓“保护费”来维持生计,但对于打家劫舍这种恶劣行径,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反感,自然是坚决不会去做的。不过,他的那些社会上的“好友们”,有的却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对于这种情况,他并不表示反感。毕竟,在当时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他和很多道上的土匪都以兄弟相称,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当他在县衙谋得了这份差事之后,自己便正式成为了白道中的一员。自然而然地,他也少不了对这些昔日兄弟们的照顾。甚至,以他讲义气的性格,在对这些兄弟提供帮助和关照之后,他也不会主动索要任何“好处”。但如果兄弟们坚决要给予他回报,他也不会一再推辞。所以,在他在海城县府当差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他的那些朋友们在他的暗中“掩护”之下,势力愈发壮大。与此同时,随着他手中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和资源,他的朋友圈也如同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由于冯德麟不仅胆大心细,而且头脑聪慧灵敏,还善于巴结讨好上级领导。再加上他本身就出身于江湖,在处理各种事务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县府中有些棘手的案件,就连县太爷都感到束手无策,但冯德麟却能够凭借着自己在江湖中的地位以及那些大佬兄弟们的鼎力相助,将案件处理得得心应手。只要是他下定决心要办理的案子,比如偷盗、抢劫、诈骗之类的犯罪行为,他都能够处理得极为顺利。再加上他那些江湖上的兄弟为了让他办事更加顺畅,不惜出资为他进行“打点”。所以,仅仅在他当差一年之后,当时刚刚年满 17 岁的他,就被县太爷提拔为捕快队伍中的“班头”。在清末新政建立现代警察制度之前,清朝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捕快制度。捕快和现代警察的职责虽然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工作的目的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相似之处的。班头作为捕快中的二把手,主要职责是协助一把手办理案件。虽然在县这一级别,班头这个职位没有明确的品级,但它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其地位几乎等同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