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容颜决>历史军事>大清丝商> 第九十四章避重就轻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避重就轻(2 / 3)

有。

“我这也是一时慌张,乱了方寸,口不择言,大人千万不要与我一般见识。您这久历官场民情,我还得是求您的主张。”高尚在向李大人自讨过错。

听了高尚的话,李大人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继而徐徐说道:“高老弟,虽然那乌姓人来势汹汹,但依我瞧着,也无非是虚张声势。那花名册我看了,并无你的任何笔迹,你尽可以不承认它是真的,再有,被你贩卖的那些人你已找回了一些,只要我不再深究,也就可以掩人耳目蒙混过关了。我想,那乌姓人此举,无非是不想再过官府私下追击东躲西。藏的日子,也怕你暗害与他,所以才将这件事情放在了明面来说。

“大人,他主动来告发与我,我又是矢口否认,那最终这案子会是个什么结果?”

“还能怎样,你也没有证据是那乌姓人所为,何况还是他主动来告发你的,你就是指认他干的,也得说你是反咬一口,况且,我还不能治他诬告你之罪,你把他惹毛了,还不知道会再惹出什么乱子来呢。再说,我也不想将此事纠缠不休,最后这案子只能以‘事实不清’,让他不了了之吧。想来,也算你走运,如果告状之人,不是乌姓人,要是换作其他人对你不依不饶,那可就真是难办了,我也是没有办法替你搪塞的。”

高尚听到李大人这么说,已是松了一口气,“大人,这件事情真是让你为难了,高尚我一定厚报与大人。还有,大人,我有个请求,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

“我想,大人等我上了大堂之时,能不能不要让外人知晓,特别是我们同行之人,我毕竟是

‘江浙丝绸商会’的副会长,这上了衙门大堂为自家事与人对峙,好说不好听啊,日后,也让我恐难见人。”高尚恳求着对李大人说,这是他一直以来心里的隐忧。

“这个不是什么问题,到时候也就是你们二人在堂上,除了我的衙役不会有外人,在我这里是不会传出任何口风的。只是我怕……”

“大人还怕什么?”高尚急切地问。

“我怕乌姓人背后另有其人在指点捣鬼,即使衙门没有治你什么罪过,但也是怕到时候用你这事做起花样文章来,你要小心为妙。”

高尚听完,低头不语。

看来官府也是不能一手遮天啊!有些事情,还得是自己的梦自己来圆,不能全是仰仗衙门来替自己平事。但他还是挺感激李大人的,要是没有李大人这样从中左右纵横捭阖,怕自己也是难逃这一劫的。也罢,这一阵子也真是倒霉透了,一个事情接着一个事情的出,没有一件是顺利的,也没有一件是称心的,走一步算一步吧。

高尚从知府衙门垂头丧气地出来,他还要急着去弄明白另外一件事情。

高尚知道谋害梓传和楚秋的事情没有成功,但他并不知道自己的行迹已经败露,因为店小二被发现之后,他人是安全地跑了出来的,他自己也说并没有发生被严刑拷打逼问的事情发生。

但让他气恼的,也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计划如此周密,行事也是如此机密,怎么会被人抢先一步发现并被及时破坏掉了呢?莫不是出了内鬼?可那天计划之时,只有自己和潘福在场,自己是亲自布置给潘福的,并没有第三人在场,要说出问题,应该也是出在潘福身上。

潘福是个地地道道的广州人,他比高尚大上那么七、八岁,在广州的“牙行”里做事,人聪明机灵,行事果断,成熟老练、心狠手辣,这符合高尚用人的标准,所以在二年前,他通过熟人认识了潘福之后,就重金将潘福挖到自己的帐下,做了自己的心腹之人。

“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这说的就是“牙行”里的人,俗称“牙子”。但就其实质,就是一手托两家,也就是先找“上家”,再找“下家”,然后抽取佣金。“牙子”大都能说会道,因其伶牙俐齿而

得名。

那什么是“牙行”呢?

据《清会典》记载,清代“凡城庙衢市,山场镇集,舟车所凑,货财所聚,择民之良者,授之帖以为‘牙侩’,使之辨物平价,以通贸易。”

《大清律例》规定,开设牙行之前,须由地方官查明是否“身家殷实”,再由同行一人担保,出具证明其为殷实良民的“甘结”,然后上报布政司,由布政司发给牙帖,才能开张营业。牙行领取牙帖时,须向官府缴纳帖费。这种由官府允许开设、并领有牙帖的牙行,称“领帖牙行”或“官牙”。领帖牙行有官给印信凭簿,每月将客商、船户的住贯、姓名、路引、字号、货物、数目登簿,送官府查照,并且帮助官府检查商人纳税与否。有时还替官府采办货物,征收商税。

领帖牙行每年要向官府按税则交纳牙税,牙税税率因地区而异,如江西牙税分上、中、下三则,每年上则纳银三两,中则二两,下则一两;湖北牙税上则纳银二两,中则一两,下则五钱;其馀僻邑村镇,上则纳银一两,中则五钱,下则三钱。

雍正十一年,鉴于牙行太多,影响商品流通,改行额定牙帖制度,经各省确定全国牙帖总数约18万张,并规定以后只能“退帖顶补”。但未能杜绝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